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穩增長並非重回高速增長老路

今年以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增多,截至目前,經濟放緩的趨勢仍在延續。為此,穩增長已成為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種情況下,有觀點認為,穩增長就是讓經濟早日企穩回升,形成“V”型反轉態勢。但筆者以為,穩增長並非讓經濟重回傳統的高速增長的老路,而是要設法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為此,就當前情況而言,我國經濟需要從宏觀、中觀以及微觀入手,著力解決好三大難題。宏觀:著力讓投資為提高經濟質量鋪路目前,我國經濟形勢確實仍未企穩。首先,從各地陸續公佈的上半年G D P數據顯示,各地經濟尤其是東部經濟發展已到瞭瓶頸期,穩增長將成為下半年政策的主基調。時至今日,我國投資、消費和外貿出口這“三駕馬車”的運行效果並不理想,穩增長依然任重道遠。近期以來,中央和各地方為穩增長也采取瞭一系列的措施。9月5日,發改委披露瞭有關城市軌道、公路建設和集裝箱碼頭、航道等交通建設項目,此次發改委“發力”,審批通過項目超萬買房子貸款信貸年息億。實際上自今年5月以來,發改委項目審批通過數目一直維持每月200個以上,較往常明顯提速。9月10日,國務院正式發佈瞭由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的《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內容主要涉及批發業、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等商貿服務業的發展規劃。再看地方穩增長措施。自7月16日寧波拉開地方“穩增長”大幕之後,從南京到長沙,地方政府穩增長政策正逐步推出。而廣東、上海、陜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方政府,此前也已根據各自特點明確瞭其穩增長的措施。從各地目前明確的政策方向來看,加大投資力度、抓緊重大項目建設進度、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等成為瞭下半年各地穩增長的主要措施,更多地方則是根據各自實情細化和落實瞭相關措施,他們具體將在推進城市化和城鎮化、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提升新興產業競爭力方面加大投資力度,涉及民生、綜合交通體系、城市設施體系、新型城市化佈局、產業發展等領域。由上可見,這輪穩增長措施與2009年那一輪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最突出的體現就是,中央和地方出臺的投資刺激政策,總體上體現瞭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在優化投資結構的同時擴大有效投資,加大對國傢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等的政策精神,所審批的投資項目都是與惠民生、調結構、促轉型密切相關的重大項目。目前,地方政府融資需信貸高雄大寮信貸求迫切,其籌資渠道除瞭銀行貸款之外,還包括信托、發行城投債以及依靠財政部代發地方債等形式。在目前國內整體仍處於產能過剩狀態下,大項目拉動的風險主要有龍頭依賴以及過度負債所帶來的金融風險以及地方融資平臺風險。因此,筆者認為,當前,在保投資和擴內需是穩增長的關鍵的背景下,國傢應對一些關系國計民生以及存在供需缺口的基礎設施項目繼續加快審批推進,並要及時下發與項目相關的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有關部門還應加大督促檢查力度,以確保項目落實、專款專用,同時防范金融風險。各地方政府應該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投資、有效投資,最好是能通過政策引入民間資本參與項目投資,以開拓資金來源並提升項目投資的效率,從而使這些投資能夠真正在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方面起到重大作用。中觀:嚴防企業“三角債”困擾銀行業近期,工信部、銀監會、商務部等多個部委已經開始就企業“三角債”問題進行密集調研摸底,不久將會形成調研情況及政策建議報告並上報國務院。看來,當前新的企業“三角債”問題已開始發作並有逐步蔓延的跡象。筆者認為,在當下間接融資依然是中國企業融資的主要形式的環境條件下,企業“三角債”風險定會對銀行業形成困擾。所以,這個問題需引起管理層高度重視。一份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撰寫的“要高度警惕當前新的企業"三角債"問題”報告指出,企業貨款回收困難,整體上回籠周期在拉長。2012年1至5月,全國國有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為4.9次,比去年同期下降0.32次。分區域和行業來看,除河北、湖北、廣東、海南、雲南、新疆、西藏和陜西八省區及電力、煙草、物資、供銷、餐飲、服務、金融等七大行業外,大多數省份和行業的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均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降。而賬款拖欠現象嚴重、賬款構成比例上升、賬款周轉率下降等問題,在設備制造等強周期行業更為突出。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3月,全國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為7.1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7.74%;“應收賬款占信貸總額比重”為12.47%,是自2009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截至8月23日,已公佈中報的1437傢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整體規模達8039億元,較去年同期5550億元的規模激增約45%。“三角債”帶來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尤其是會形成逃廢銀行債務現象。由於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過程中,客觀上還存在市場經濟秩序不規范的現象,而逃廢銀行債務就是其中的突出表現之一。眼下因“三角債”而逃廢銀行債務,就大多數企業而言,完全是一種無奈選擇。今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每況愈下,國內又處於經濟轉型期,不少企業利潤率下滑。於是,無論是位於產業鏈兩個終端的大型“抽水機”,還是在產業鏈中遊的“中心工廠”,又或是處於產業鏈中下遊及末梢的“衛星工廠”,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資金短缺壓力和資金鏈運轉困境。在這種環境下,誰都不想被欠款,也不想欠人款,但誰也擺脫不瞭被欠和欠人的命運。在這種情況下,逃廢銀行債務自然就不可避免。日前,中國銀監會發佈的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二季度末不良貸款餘額較一季度末增加182億元至4564億元。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行在二季度的不良貸款餘額均全面上升。而已經公佈的五傢上市銀行半年報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也都已經低於9%,資本壓力逐步顯現。為此,今年接下來的時間,應多策防范企業“三角債”風險可能對銀行業形成的困擾和沖擊。首先,商業銀行應加強信貸風險管理。日前,多傢銀行均在年中工作會上重點強調下半年將結合《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實施前的準備工作,進一步抓好風險管理和案件防控,切實守住風險底線,對重點行業的風險要有預案,嚴控不良貸款反彈和惡性案件的發生,確保資產質量穩定。其次,貨幣政策應繼續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央行在繼上周進行3650億天量逆回購之後,本周二再度進行1250億元大手筆逆回購,其中7天期逆回購650億元,14天期逆回購600億元,這樣的貨幣政策操作,有望使短期資金面緊張的局面得以持續緩解。再次,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調整、優化信貸流程。由於“穩增長”是下半年宏觀經濟的主題,所以,商業銀行的信貸資源也必須進一步向基礎設施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三農”、民生、小微企業融資等領域傾斜。這不僅有助於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而且對於防范企業“三角債”風險對銀行業形成困擾也是一個有效的“脫扣”方法。銀行業應爭取做到防范信貸風險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微觀:穩增長要高度重視上市公司質量不久前商務部研究院的一份評估報告顯示,中國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財務安全正在迅速降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多個行業顯現出系統性風險。報告顯示,2012年,近1/4的非金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出現風險或高風險。主板上市公司總體財務安全狀況最低,中小企業板表現穩健,創業板呈現快速下降趨勢。在評估的全部20個行業中,有11個行業財務安全狀況出現快速下降。其中,農林牧漁行業財務安全指數下滑幅度較大,整體風險正在形成。機械工業財務安全狀況快速下降,財務指標多項惡化。與第一、第二產業密切相關的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總體財務安全快速下滑。從資產系數指標來看,2012年我國上市公司20個門類行業中16個行業資產系數指標出現輕度異常、異常或嚴重異常(資產規模遠高於銷售收入數倍)。其中,房地產業、電信業、農林牧漁業為重大異常。除此之外,報告還顯示,多個行業經常收支出現惡化,部分行業成本壓力巨大,半數行業銀行借款使用效率低下,部分行業存貨嚴重異常。宏觀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企業利潤情況也不樂觀。國傢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至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3117億元,同比下降2.2%。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7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3個行業同比下降,1個行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就在上市公司的財務安全迅速下降、企業利潤情況並不樂觀以及A股大盤指數屢創新低的環境下,IPO在審企業規模卻“牛市”依舊。據中國證監會公佈的資料統計,IPO在審企業數量從今年2月份的500餘傢增至7月底的760餘傢。而在上市這場競標賽中,除瞭企業外,地方政府更是不遺餘力。目前,在各地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各地方政府與企業同時認識到,企業上市,不僅能給當地經濟發展、人口就業帶來巨大影響,而且,企業上市發展壯大,可直接保證地方政府稅收的可持續增長。因此,地方政府開始密集出臺五花八門的扶持企業上市政策。不過,地方政府行政權力在扶持企業上市方面的戰略運作,在給A股增加上市公司數量的同時,也給A股的長遠健康發展埋下瞭隱患。地方政府全方位的呵護,扮靚瞭企業業績,將企業推至上市,同時也成為很多新股上市後業績大變臉的病根。所以,管理層一定要把好上市公司的質量關。首先,確立好上市的戰略動機。地方政府和企業應確立好公司上市的戰略動機,比如公司上市不僅僅是為瞭籌集到大量的資金,從而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瞭資金來源,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動企業建立規范的經營管理機制,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不斷提高運行質量,以及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隻有如此,才符合企業長遠的投資決策目標,才能紮紮實實實現企業願景。其次,加快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步伐。A股發行真正市場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級政府應有所為有所不為。相關部門曾提出瞭“存量發行”的意向,即上市公司原股東在公開發行程序中,出售自己所持股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緩解一二級市場價格的分割,使發行價趨於合理,同時也將大幅度降低IPO新股上市首日的股票供應量,從而控制住IPO企業大量超募的惡習。但筆者認為,這個辦法可能治標不治本。如果新股發行制度改革能從根本上解決發行價格太高和發行量太大這兩個問題,使A股市場供需關系回歸平衡,那麼這個改革就會獲得成功。再次,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嚴格的退市制度。完善退市制度已被列為今年證券市場的一項新的重要任務。市場各方對此充滿期待。應該說,一套嚴格的退市制度,是保證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手段,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優勝劣汰,從而有效地發揮證券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同時也能使股市規模保持在與流動性相協調的合理水平上。當然,在對原有市場規則進行重大調整的同時,對於怎樣避免由此引發的公司退市風險,也應當引起管理層的高度警惕。(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10-08/14649581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naann20 的頭像
    tinaann20

    台灣痞客?

    tinaann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